优化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晒化妆品中紫外光吸收剂UV-360含量的方法


  金评检测研究院JPTI)受某共享原料研究成员企业的委托,对紫外光吸收剂-360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,根据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(2015年版)的防晒剂检测方法,其流动相用到50%的四氢呋喃同时样品在检测的过程当中也用到不少的四氢呋喃,这不利于实验人员的健康,容易导致液相系统中的peek管变脆,老化。对泵的密封垫也有腐蚀作用。因此金评分析部参照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(2015年版)的方法,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。本优化的方法优点为应用少量的四氢呋喃,也能进行准确测定。

1.紫外光吸收剂-360Ethylthexyl triazone简介

  紫外光吸收剂UV-360,又名亚甲基双-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分子式为C41H50N6O2,分子量为658.87UV-360是一个高效紫外线吸收剂,能吸收300-400nm紫外线,并能广泛与多种树脂相容。具有很低的挥发度,可以和其它的光稳定剂或抗氧剂一起使用适用于丙烯酸酯、聚碳酸酯、聚甲醛、聚酰胺、聚烯烃、苯乙烯类聚合物、弹性体、粘合剂等可以以粉剂、溶液或熔融挤压成型,可防止结晶渗出及升华,也可用于浇铸、薄层施工的纤维、纸张和墙纸等,根据《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》(2015年版),化妆品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0%, 其结构如下

2.实验部分

2.1仪器与试剂

赛多利斯BSA2 24S 电子天平;吉姆斯WQ-20超声波清洗器;吉姆斯TB-W 涡旋器。紫外光吸收剂UV-360标准品(鹤山市金润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);紫外光吸收剂UV-360样品(碧柔水活防晒水感凝蜜)。

2.2标准储备液的配制

称取紫外光吸收剂UV-360标准品10mg于一个10mL的容量瓶中,四氢呋喃稀释并定容至刻度,混匀,得到1000μg/ml 的标准储备液,用作母液。

2.3标准中间液的配制

从标准储备液中取出1.0ml母液,用N,N-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10ml,得到100μg/ml的标准中间液。

2.4 样品制备

称取样品约0.2g(精密至0.001g),置于10ml容量瓶中,用四氢呋喃溶解并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,再从中取1ml样液于另一个10ml容量瓶中,以N,N-二甲基甲酰胺稀释至刻度,取1.0ml溶液过滤,上机待测。

3.结果与讨论

3.1色谱条件

3.2 样品提取溶剂的优化

  本试验的的目标物为防晒剂,不用于甲醇、乙醇、乙腈、丙酮等,因此本实验提取溶剂参照相关的规定,采用四氢呋喃进行溶解,提取,同时采用能够与任何物质相容的N-N二甲基甲酰胺进行在此溶解稀释结果发现采用N-N二甲基甲酰胺能有效的和四氢呋喃混溶,同时也能与任何其他有机溶剂相容,而无物质沉淀。因此本实验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。

3.3 色谱柱的选择

  该实验分别考察了C18250×4.6 mm5 μm)、C16250×4.6 mm5 μm)、RX-SIL250×4.6 mm5 μm)在柱温箱35C°时,对于样品的分离效果。结果如下图。

由以上实验可知,C18在分析的过程中,不管是分离度还是色谱峰的形状,对称性,均明显比其它的色谱柱更有优势,因此选用C18色谱柱。

3.4 回收试验与精密度

以不含的化妆品作为空白基质,分别对其添加低、中、高三个水平的混合标准溶液,每个水平测试6次,回收率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(RSD)见表1

1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结果(n=6)

4.结论

本工作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晒化妆品中紫外光吸收剂uv-360含量方法,方法操作过程中只用到少量的四氢呋喃,色谱峰能完全分离,所用的化学试剂少,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,可为广大的检测工作者提供一种检测防晒化妆品中紫外光吸收剂uv-360的方法。

5.参考文献

[1]刘纲勇,等.化妆品原料[M].北京:化学工业出2017,9(2018.):227-232.

[2]叶希韵.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研究进展[J].生物学教学,2015,40(11):2-5.

[3]王文慧,李邻峰,路雪艳.化妆品过敏的常见变应原及诊断[J].中国工业医学杂志,2006(04):223-227.

[4]王海涛,何聪芬,董银卯.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探究[J].香料香精化妆品,2008(05):23-26.

[5]于淑娟,郑玉斌,杜杰,刘建平,尚宏周,刘琳.防晒剂的发展综述[J].日用化学工业,2005(04):248-251.

[6]郭丽.中国防晒化妆品发展趋势[J].中国化妆品,2020(08):82-87.

[7]许秀敏,高燕红,龙朝阳,黄湘东,鲁琳.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15种化学防晒剂[J].中国卫生检验杂志,2011,21(07):1601-1603+1606.

[8]孙晶,曹玲,冯有龙,王伟国,杭太俊.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晒类化妆品中20种防晒剂的含量[J].理化检验(化学分册),2019,55(10):1186-1193.


(版本所有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)